【数学教研】活动(六):培养数学兴趣 骨干教师展示课
日期:2025-05-23 10:09:26  浏览量:12

5月21、23日,我校骨干教师蔡妍老师和邢斌老师围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这一主题,展开了一次“骨干教师展示课”的研讨活动,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相差关系》和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

                                          数学组“骨干教师展示课”教研活动安排表

上课教师

上课内容

上课地点

节次

日期

蔡妍

相差关系

一(3)

2

5.21

邢斌

确定位置

四(4)

1

5.23

 

蔡妍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相差关系》,本节课以“六一儿童节装扮教室”为情境导入,通过观察气球数量引发学生提出相差问题,激发探究兴趣。教学紧扣“相差关系”的核心,采用“画图—比较—列式”的递进策略,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借助板贴、导学单等直观工具,学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具体图示,理解“求相差量用减法”的算理。通过对比不同作品,强化对数量关系的结构化分析,突破难点。巩固环节设计层次化练习,从“酸奶盒数量差”到“自编数学故事”,逐步提升思维深度,凸显“相差关系”的广泛应用。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方法,提炼“分析条件—直观建模—列式解答”的解题路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全课注重情境驱动、操作体验与思维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深化数学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邢斌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确定位置”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会确定“一维空间”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二维空间”内用数对确定位置,邢老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邢老师课堂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让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建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6.1.jpg


6.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