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2年4月21日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继承原来“四基”“四能”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导向要求——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2022年版课标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9月19日,铜罗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开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本学期集体学习。会议前全体数学老师先自行研读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一、课程理念(课程理想):立德树人、学科育人为本
回顾数学课程改革发展和课程标准修订历程,从应对知识经济挑战(2001年),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再到现今的实施高质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数学课程育人为本的属性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而深入发展。课程理念是由义务教育性质和数学课程的思想性、学科性所决定的。而课程标准的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而描绘育人蓝图。
相对于2011版课程标准,2022版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理念的育人目标更加明确,彰显国家意志和育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
二、课程内容:结构化、整体性、一致性(凸显数学学科本质、体现整体结构)
2011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原有的六个内容主题,被整合为2022版课程标准中的“数与运算”与“数量关系”两个内容主题;“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1-3年级)由原有的四个内容主题精简为一个内容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第二学段(4-6年级)的四个主题归纳为两个阶段(3-4年级)(5-6年级)中的两个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概率与统计”第一学段(1-3年级)的内容概括为一个主题“数据分类”,第二学段(4-6年级)的两个主题细化为两个学段(3-4年级)(5-6年级)不同阶段的两个主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综合与实践”由三个学段(1-3年级)(4-6年级)(7-9年级)的三个主题统整为所有学段年级(1-9年级)的统一要求,并为了适应跨学科学习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主题学习和项目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更趋合理。例如,2022版课程标准在一年级第一学期采取“入学适应期”方法,利用已有的幼儿园经历与生活中的经验,以“认识20以内的数、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含退位减法)”“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为内容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与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课程标准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筛选。根据学生发展的特征与学习能力的阶段性,加强对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符号意识的培养,将小学阶段中“简易方程”进行合理化筛除,以凸显和强化“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学习。
通过学习新课标的变化和制定修改的理念,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工作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强化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研究,把新课标的理念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